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重点任务。会议从抓好高质量稳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六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标学习借鉴辽宁、安徽、河南等其他省份国资委做法经验,现就推动国资国企深化合作作以简要交流。
一、其他省份国资委主要做法
(一)央地融合发展持续提级增效。
辽宁省国资委主动服务央企在辽发展,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央企资金、项目、人才投入,大力引导指导驻辽央企立足辽宁、服务辽宁,使央企尽快融入辽宁省经济发展大局。一是“谋”的机制逐步健全,建立辽宁省央地合作工作机制,设立央地合作领导小组、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和央地合作驻京工作专班,推动央地会商成果和省市自主谋划双向“揭榜挂帅”,谋划储备项目484个,签约项目166个,总投资3020亿元。二是“落”的成效日益凸显,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建立并动态调整“两库一清单”,成立一站式服务的央企之家,搭建央地合作项目服务保障平台,51家央企在辽落地分支机构192个,193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开工141个、完成投资2390亿元。三是“链”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聚焦航天航空、工业母机、氢燃料机车等产业集群建设,组织600余家央地企业开展共链行动暨供需对接会,产业链不断丰富完善,产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安徽省国资委不断深化与央企合作发展,连续15年开展安徽省与央企合作对接活动,90余户央企在皖投资布局,2024年实际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与中国宝武共同推动马钢集团深化改革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全力应对钢铁市场“寒冬”,今年1月实现开门红。支持省属企业携手央企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布局,铜陵有色与中国铁建在厄瓜多尔开发建设了米拉多铜矿项目,铜陵有色利润总额由2020年不足20亿元跃升至2024年55亿元。
(二)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推进。
辽宁省国资委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交流,深入开展辽沪、辽粤国资国企对接合作,大力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协同发展。辽宁省国资委与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一带一路”、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深化协同协作,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并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监管链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进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辽宁省与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举办辽粤科创发展母基金签约仪式暨粤科发布(辽宁专场)活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投向一批具有硬科技的技术创新项目,打造辽宁新时代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大科技项目和金融资本撮合力度,实现“科技+金融”双螺旋发展,以科技创新有效引领产业升级。
安徽省国资委作为服务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充分发挥龙头牵引和平台嫁接作用,以开放聚发展之势、汇合作之力,深入开展跨区域国资国企协同合作,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沪苏浙皖国资国企连续举办6届联席会议,组建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和创新子联盟,深化产业、创新、资本、基础设施、产权市场等领域协作合作。携手新疆自治区国资委,支持淮河能源集团与新疆投资发展集团共同推进新疆煤炭煤化工产业发展,淮河能源集团原煤规模提升至1.2亿元吨以上,产量居全国前10。
(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成效显现。
河南省国资委开放合作加档提速,积极实施“新出海战略”,建立海外企业引领、重点出海企业支撑、央企省企民企协同的“抱团出海”新格局。做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10年累计盈利超45亿美元、投资收益超110亿元,成为全省对外开放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4次作出重要指示。郑州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38条,2024年货运量创历史新高,排名全国机场第6位。
安徽省国资委推动皖企加速“出海”,依托安徽沿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2024年全省国有企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1839亿元、增长23.7%。
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央地融合发展是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辽宁、安徽国资国企通过深化与央企合作发展,成功吸引了央企的资金、项目、人才投入;同时通过积极引导驻地央企立足本省实际、服务本省发展,使央企更好融入本省经济发展大局,较好地带动地方国资国企发展壮大,实现了央地深化合作发展共赢。
(二)区域交流合作要抢抓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安徽国资国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科创能力,与沪苏浙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共享科技资源,携手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持续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发展中,借力沪苏浙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服务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相关省市国资国企各展所长、加强协同的成功实践。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持续巩固与拓展央地深化合作成效。落实自治区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持续加强项目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和协调服务,着力推动中卫市政府与中交投资公司签约合作的中交宁夏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大武口区政府与国网石嘴山市供电公司签约合作的电网基建及生产技改项目等37个在建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加快推动宁东管委会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签约合作的国能宁煤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等18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324亿元的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持续推动区域国资国企间交流合作。拟赴山东、安徽、湖南等省份开展考察调研活动,通过项目推介、对标学习、对接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我区国资国企的产业布局、资源优势、重点项目和合作需求,全力争取其他省份国企的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向我区扩散,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增强合作成效。抓紧筹办沿黄省(区)国资国企深化交流合作座谈会,接续推动沿黄9省(区)国资委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跨区域合作、产业升级跨区域联动、基础设施跨区域衔接,加快在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合力打造一批新质生产力新高地,实现黄河流域省(区)国资国企携手合作、发展共赢。抢抓国家、自治区的利好政策和良好机遇,以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地市行”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自治区属国企、驻宁中央企业加强与地市深化务实合作,加快构建全区大国资“一盘棋”。
(三)持续探索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机制。坚持将深化开放合作纳入自治区国资国企“十五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国有资本由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原材料供应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布局。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主动加强与自治区金融办、商务厅、工商联等部门工作对接,共同谋划筹办“稳增长促投资”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探索搭建各类市场主体共担使命、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和机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此外,在紧盯合作项目落实落地、扩大合作发展成果成效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进一步探索完善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强化跟踪协调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深入交流合作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机遇,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