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银川市国资委坚持把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改革精神,在全面总结评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聚焦短板、弱项,精心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目标举措,着力增强国企核心功能,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制定印发《银川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部署了10个方面29项重点改革任务,细化分解总体任务107项,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针对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及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高位推动,氨纶项目盘活、低效用地开发利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改革攻坚专班深入国企开展调研,召开国资国企系统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一季度经济形势调度会,全面推进改革相关工作。
二、巩固既有成果,健全制度机制。一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银川国资国企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各治理主体各负其责、规范运转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健全党建引领企业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一二级公司章程,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9家集团公司建立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讨论清单,实现了党组织前置研究全覆盖。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精准明晰国有企业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各自决策事项清单和规则程序,打造了党委领导核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公司治理双重优势。严格落实董事会议事规则等7项制度,外部董事积极履职共上报履职报告81份。二是试点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印发《银川市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范围、方式,强化全员绩效考核,按照绩效工资不低于企业工资总额的50%进行核算,引导企业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薪酬体系,加强企业收入分配调控管理,提升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水平。三是落实市场化经营机制。以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突破,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全员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形成链式反应。实行“一企一策”制定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83户各级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人数达196人,竞争性上岗管理人员185人。
三、统筹布局谋划,攻关改革任务。一是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国企项目建设情况,指导、督导国有企业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三新产业”和“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建设布局产业、谋划项目。目前已启动了《银川市属国有企业产业布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谋划实施的13个项目,总投资15.68亿元,城市新能源充电桩、“微公交”两轮电单车、滨河氨纶纤维项目盘活、燃气管道及设施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2024年一季度,市属各国有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8亿元,同比增加19.0%,7户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已交税费1.94亿元,同比增加188.4%。二是积极拓展央企与地方企业合作。国资国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开放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协同发展良好格局,在宁夏与央企深化产业合作大会上,银川市共签约项目10个,其中市属国企签约4个,推动与央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三是开展资产盘活专项行动。通联集团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资28.02亿元成立合伙企业,在盘活存量资产和化解地方债务等方面展开合作。氨纶项目与美国莱卡集团成功签约,盘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