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国资委关于2016年度自治区属国有企业运营分析的报告 |
宁国资发〔2017〕7号
自治区国资委关于2016年度自治区属国有企业运营分析的报告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扭亏增盈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国资监管,指导企业降本增效、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底,区属5户投资运营集团公司组建成立后,国资委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共24户,其中:国资委监管独资企业13户,监管参股中央企业6户,统计资产企业5户。24户企业资产总额5,706.3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8%;净资产1,151.55亿元,同比增长3.3%;资产负债率79.8%,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 2016年,24户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9.42亿元,同比下降7%;实现利润41.86亿元,同比扭亏增利60.7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5.43亿元,扭亏增利51.44亿元;已缴税费64.42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增加值285.81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86亿元,同比下降8.5%;资本保值增值率103.6%,同比增加6.9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3.1%,同比增加6.1个百分点。13户监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2%,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排名第18位。 自治区属企业2016年1-12月份主要指标情况(一)
自治区属企业2016年1-12月份主要指标情况(二)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企业效益逐步增长实现扭亏增盈。2016年,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自治区国资委组织区属国有企业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三去一降一补”各项政策要求,开展“借东风 鼓干劲 扭亏损 稳增长”活动和提质增效工作,指导企业查找“短板”加强管理,全力扭亏增盈,三季度以来企业收入和效益下降幅度双双收窄,经济效益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区属国有企业运行稳中向好,企业收入和利润逐月增加。全年24户企业实现利润41.86亿元,同比扭亏增盈60.78亿元,有19户企业实现了盈利,盈利面79%。其中:13户国资委监管独资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扭亏增利17.25亿元,实现利润占24户企业20.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83亿元,同比扭亏增利17.58亿元。13户企业中有10户实现盈利,宁夏国运、宁夏建投分别盈利7.37亿元、0.67亿元,扭亏增利17.94亿元和0.26亿元。宁夏农投和宁夏旅投等3户企业亏损,宁夏农投和宁夏旅投同比减亏0.29亿元和0.09亿元;6户国资委监管参股央企实现利润8.99亿元,同比扭亏增利43.22亿元,实现利润占24户企业21.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4亿元,同比扭亏增利33.85亿元。6户参股央企除中色东方亏损1.04亿,其他5户企业均实现盈利,神华宁煤、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因煤价、铝价上涨,年度分别实现利润5.21亿元和0.49亿,分别扭亏增利21.19亿元和12.24亿元;5户国资委统计资产企业实现利润24.29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涨幅1.3%,占24户企业利润总额的58%;5户企业除自治区粮食局企业微亏33万元外,其他4户企业均实现年度盈利。 (二)降本增效发挥作用成本费用同比下降。2016年度,24户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成本费用总额67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3.35亿元,下降9.8%,大于营业收入降幅2.8个百分点。其中,13户监管独资企业成本费用下降4.8%,小于营业收入降幅0.4个百分点;6户监管参股央企成本费用下降10.7%,大于营业收入降幅5.8个百分点,神华宁煤、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等参股央企降本增效、控制企业成本费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户国资委统计资产企业成本费用下降14.6%,小于营业收入降幅0.5个百分点。 (三)税收增加值双双增长社会贡献持续增强。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4户企业已交税费64.42亿元,同比增加4.01亿元,增长6.6%,占自治区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总额的26.13%,其中6户监管参股央企已交税费44.2亿元,占24户企业已交税费的68.6%。24户企业年度实现增加值285.81亿元,同比增加51.18亿元,增长21.8%,占全区GDP的9.07%。区属24户国有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突出。 (四)地方金融企业效益相对稳定支撑作用明显。2016年,宁夏银行、黄河银行2户地方金融企业紧盯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存贷款结构,大力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保持了较稳定的盈利能力,成为拉动区属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2016年,实现利润24.19亿元,占24户企业利润总额的58%。其中黄河银行实现利润11.86亿元;宁夏银行实现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加0.56亿元,增长4.8%;2户金融企业已交税费12.18亿元,占24户企业已交税费总额的18.9%。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营业收入稳步回升但同比仍下降。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主要产品市场持续低迷波动、产品售价低位运行和成本刚性增长的影响,区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2016年仍低于上年水平。24户监管和统计资产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709.42亿元,同比减少53.09亿元,减幅7%。其中,13户监管独资企业同比减少8.81亿元,减幅5.2%;6户监管参股央企同比减少21.68亿元,减幅4.9%;5户统计资产企业同比减少22.6亿元,减幅15.1%。企业营业收入仍然处于低位,经营形式依然严峻,企业效益回暖只是大概率阶段性反弹。 (二)非营业收益近半利润增长质量不高。2016年,24户监管统计资产企业实现利润41.86万元,但是,从利润结构来看,营业利润仅21.76亿元,占比52%;而政府补贴、企业资产处置等营业外收支净额20.1亿元,同比增长15.39亿元,增幅3.3倍,占比48%,其中政府补贴14亿元,同比增长7.46亿元,增长1.14倍,占比33.5%。24户监管企业年度实现的利润,有近一半是依靠非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增长缺乏后劲。 (三)“两金”占用规模扩大企业资金持续紧张。2016年末,24户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合计占用资金288.76亿元,同比增加10.8亿元,增长3.9%,占流动资产的17.3%。其中:应收账款净额120.7亿元,同比增加9.52亿元,增长8.6%,宁夏建投、宁夏国投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5.87亿元、10.3亿元,同比增长14.2%和76.7%;存货168亿元,同比增加1.28亿元,增长0.8%。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中色东方、宁夏建投、宁储粮公司4户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两金”占用过快增长,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减少,加剧企业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四)法人户数较多二三级子企业亏损面较大。24户企业共有二三级子企业249户,其中二级子企业148户。2016年度,二三级子企业亏损98户,亏损金额8.55亿元,亏损面达到39%。二级子企业亏损面较大的企业有:西部创业6户子企业5户亏损,宁夏农投15户子企业12户亏损,宁夏旅投17户子企业8户亏损,宁夏国运41户子企业21户亏损,神华宁煤10户子企业5户亏损。二级子企业亏损额较大的企业有:神华宁煤亏损子企业亏损额3.07亿元,宁夏国运亏损子企业亏损额1.36亿元,中色东方亏损子企业亏损额1.03亿元,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亏损子企业亏损额0.69亿元,宁夏农投亏损子企业亏损额1.04亿元。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持续开展提质增效。一是按照全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要求,继续指导区属企业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和管理创新,切实做到开源节流,确保投资规划和经营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强预算管控。以预算管理为抓手,督促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和风险管理,严格压降成本费用,向管理要效益,提升效率和效益;三是督促企业加大清理“两金”占用力度,提高利润质量,盘活现有资产,增加企业现金流,缓解防控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二)加大力度调整升级。一是针对自治区属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形成新的发展格局,重点围绕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经济结构和产业单一的现状,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着力打造新优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加强战略规划引导,促使各投资运营集团聚焦投资运营功能定位,以助推培育优势产业和资产管理运营、资本运作为重点目标,逐步实现投资、融资、运营管理一体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瘦身健体、减负增效,积极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三)着力强化国资监管。一是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要求,完善基础管理,健全“两级授权、三级架构”监管体系,明确出资人权责和监管范围,实施清单监管和分类监管。二是完善监事会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加强监事会的监督检查,强化揭示问题的整改工作,指导集团公司探索建立子企业监事会制度。三是实施分类考核,严格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一是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二级以下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搞活企业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二是开展亏损子企业治理,督促企业加快内部整合重组力度,减少法人层级数量,加大清理亏损子企业力度,坚持专业化发展为主,适度多元化,聚焦主业,提升主业竞争力。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自治区国资委 2017年2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0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