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宁夏国资网   今天是: 
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 长者版
宁夏农垦深耕不辍 十六载打造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标杆


2009年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试点以来,宁夏农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十六载深耕不辍,水肥一体化技术历经示范推广、系统优化、智慧升级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从局部试验到规模化应用,再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率先达成自治区2025年北部引黄灌区高效节水农业覆盖率40%的目标任务,成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科技引领:构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国家节水战略在地方落地的生动实践,宁夏农垦立足区域农业发展实际,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指引,将科技作为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的核心动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56%。通过“五位一体”技术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在土壤改良治理上,构建“改良+培肥+循环”三维体系,推行“配方施肥+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实施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增施有机肥等增碳培肥技术,保障土壤营养精准供给;在选育优新品种上,经多年多点开展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小麦等作物新品种试验研究,优选出高产抗病优质品种,每年发布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指导意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在灌溉施肥制度制定上,基于不同作物生育期水肥需求规律和氮磷钾累积特征,科学确定最优灌溉方案与施肥体系;在病虫害防控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建立全垦区监测预警网络,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打造“飞防+地面”立体化防控体系;在农机农艺融合上,以智能农机为载体,配套科学农艺技术,提供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机制创新:打造高效协同推进模式

为确保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宁夏农垦创新构建“五结合”推进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效能。规划引领结合实际,结合各农场水资源、种植结构编制总体节水规划,制定9套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邀请尹飞虎院士等专家现场破解技术难题。工程设计聚焦实效,遵循“因地制宜、精准高效、经济可行”原则,统筹水源、管网、灌溉设备等关键要素,实现工程各环节无缝衔接。研究应用强化协同,组建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联合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机制,积极承接国家级、自治区级水肥一体化研究项目,自主创新的旱区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家农场获评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考核双轮驱动,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创新经营模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六统一”管理,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示范推广梯次推进,构建多层次示范网络,在宁夏农垦、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等区域开展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建成核心示范基地20余个、示范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有效促进宁夏现代农业向高效高质转型。

成果应用:节水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如今,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宁夏农垦破解农业节水难题、撬动粮食增产的“金钥匙”。通过系统推进工程、农艺、生物、管理四重节水措施,宁夏农垦实现灌溉面积增加11.31万亩,用水指标却下降0.77亿立方米的显著成效,达成“三增三省一减”(增产20%、增收300元、增面积10%,省肥13%、省水30%、省人工52%,减少农药16%)的良好效果。在前进农场,盐碱地节水控盐产能提升示范基地使中重度盐碱地占比下降11.2%,耕层盐分降低20%,耕地质量提升1.13个等级,实现玉米亩均节水30%、节肥20-30%、增收25%。在灵武农场,建立“尹飞虎院士工作站宁夏试验基地”,应用北斗智导精量播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等技术,依托“数字化种植系统”实施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实现玉米亩均节水40%、节肥20%,亩均增效268元。在玉泉营农场创造了青贮玉米亩产突破6吨的自治区高产纪录,在长山头农场创建玉米亩产1.37吨的高产田并荣获全国农垦单产提升劳动竞赛表彰,在简泉农场地埋式滴灌水肥一体化苜蓿实现亩均1.32吨的良好单产水平和亩纯收入1800元的可观经济效益。(党群工作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7日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