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国运深化央地合作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与“双碳”战略背景下,宁夏国运集团与中铁十六局创新“央企技术+地方资源”合作模式,十余年间在基础设施、新能源、生态治理等领域打造系列标杆项目,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深耕合作基石,成果高效落地。2015年银中高铁建设开启双方合作序幕。宁夏国运统筹地方资源,中铁十六局发挥央企优势,形成“规划共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合作领域拓展至新能源、综合交通、民生工程,中铁十六局在宁新签合同额超300亿元,联合推进项目占比超40%,获多项技术专利与行业大奖,奠定西北铁路建设领域技术领先地位。 二是绿电项目创纪录,综合效益凸显。盐池高沙窝92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创自治区“单体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纪录,90天实现从规划启动到全容量并网。中铁十六局承担1104MWp核心建设,创新“网格化+单元化”管理模式,49天完成68万根桩基,68天完成全部组件安装。项目年均供绿电22.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7.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7.2万吨,成为国家“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标志性工程。 三是全链条协同创新,技术共享领先。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实现技术方案与地方资源高效对接。光伏项目优化组件布局与智能运维,形成12项技术创新;铁路建设联合申报3项专利,推动吴忠城际铁路等技术迭代。未来将聚焦绿电园区、生态治理、银川康养项目及宝中铁路、包银高铁等枢纽建设,探索“基础设施+产业导入”新模式。 四是凝练“宁夏经验”,打造合作典范。坚持战略引领、市场化运作,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技术、资源互补模式,央企输出技术与管理,地方企业整合本土资源,形成协同效应;注重长短结合,既聚焦当下项目攻坚,又布局未来产业生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在项目建设中兼顾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与产业带动。未来,双方将紧扣自治区战略部署,争做央地协同合作典范,为宁夏高质量发展贡献央地合力。(央企合作服务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